机制砂与河砂的物理特性千差万别,使得在水泥拌和物中出现明显的差异。与机制砂相比,河砂用于水泥砂浆之中,由于河砂比较浑圆、无含粉量、粗颗粒的针片状较少,使得河砂流动性能增大;而机制砂其粒形粒貌的制约,直接影响着拌制混合料的流动性能,在流动度降低的同时却增加了水泥浆体的界面粘结力,致使抗压强度增大。
机制砂水泥砂浆制备中,机制砂颗粒级配、颗粒理性、细度规模影响砂浆的和易性、强度、水泥的使用量。
1、颗粒级配,即表示细集料大小颗粒的分布情况。从颗粒粒径考虑,通过合理级配的优选完全可以配制出更好拌和物材料,进一步改善了细集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变化。机制砂颗粒之间相互合理的搭配使用,可以克服了粗颗粒偏多或细颗粒偏多的缺点,可以有效减少空隙率,有利于降低单位体积砂浆的水泥用量,改善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,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与强度。
2、颗粒粒形的影响,从物理特性中的粒形角度考虑,似乎要比粒径的改变较为困难,目前并没有对机制砂粒形做过定量研究,无从下手。主要是因为机制砂本身生产出众多不规则颗粒形体,以近似圆球状和多棱角方状体居多。而目前5X新型制砂机的出现,其石打石模式,促进进料与反料层相互磨擦、打磨,可以实现根据需要制成一定规格的机制砂。
3、细度模数,为了使集料在水泥砂浆中发挥作用,可通过细度模数的大小反映性能的良好程度。细度模数的变动会使集料的空隙率和总表面积发生改变,甚至是显著的改变,从而对水泥砂浆的强度及和易性产生影响。
文章来源,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lmlqzs.com/zhishi/zs/45.html